导读:随着指纹触摸的普及,2016年也被称为“移动支付年”。 |
商场买单时只需要将手机靠近POS终端,进行指纹触摸完成购物体验;再或者只需连按智能手表的两侧按钮,表盘靠近读卡器即可。这样的场景很快就要到来。上周五,银联发布消息,同时与苹果及三星就ApplePay及三星Pay入华达成协议,并称2016年初推出此服务。
随着指纹触摸的普及,2016年也被称为“移动支付年”。然而面对微信和支付宝以巨额补贴沉淀的用户习惯,Applepay和三星pay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挑战不小。尤其国产手机厂商相继跟进后,一场比用户补贴、硬件份额以及商家资源的P K战才刚开始。
苹果三星卷入移动支付市场
“如果说2015年是指纹识别年,2016年肯定是移动支付年。”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的这一判断也代表了业内人士的看法。
年终岁尾之时,苹果和三星上周五同时宣布,将与中国银联达成相关协议,进军中国市场。这也在国内移动支付领域掀起不少波澜。因为在过去移动支付领域的巨头均为互联网公司,即凭借电子商务推进的阿里巴巴支付宝和凭借微信和游戏推进的腾讯财付通。据北京迈博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为70%,其竞争对手腾讯的支付平台财付通为19%。
当以苹果和三星为首的硬件公司遇到了中国的BAT互联网公司,这场“硬件与补贴”、“海外公司与本土市场”的好戏自然颇具想象空间。
在过去一年,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通过巨额补贴形成了用户沉淀。比如团购送餐、停车、酒店门票、便利店超市购物,培养了大量用户。仅以刚过去的双十二为例,支付宝口碑共吸引了30多万家线下商户参与活动,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甚至海外市场,甚至交电费也能有优惠。
不过ApplePay和三星Pay也并非没有优势。苹果官方的宣传上凸显安全性。据其介绍:“苹果支付使用的近场支付更有利于客户信息的保密,用户可直接将交易数据加密传给银行,直接向商家支付,省去第三方支付的中间环节,极大减少泄密风险。”谈及三星Pay,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企业宣传副总裁张虹向南都记者介绍说:“三星Pay不仅支持N FC移动支付,还支持磁条卡移动支付,几乎大陆所有的POS机都可以支持三星Pay的使用。”
国产手机厂商抱团能否推动NFC?
张虹之所以强调磁条卡支付,是因为当下N 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面临的问题不少。南都记者采访获悉,包括产业链过长、支付场景欠缺,也导致不少国产手机厂商甚至弃用N FC技术。此前移动支付网特约分析师慕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国产厂商没有足够的推动力来推动NFC支付这块巨石,并且安卓阵容的竞争如此激烈,多加一美元的NFC成本,可能就会少了很多的购买者。”
不过苹果作为手机中的“榜样厂商”,Apple Pay发展到了国内,更有可能带动国产手机厂商的进一步试水。
王艳辉向南都记者介绍,第一家支持N FC移动支付的本土厂商可能是联想。“不过因为ApplePay入华一拖再拖,联想NFC支付的手机发布也只好一改再改,联想希望借助移动支付重振大陆市场。”
相对Apple及三星的雄心勃勃,本土手机厂商似乎并不像两家海外巨头这样热衷。王艳辉向南都记者分析:“本土厂商中虽然华为最早发布华为Pay,也兼容ApplePay的支付,不过至今华为并未向中国银联提交手机评测认证,鉴于银联认证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估计华为P ay真正商用要到春节之后。”
国产手机厂商对于这一新技术谨小慎微也并非没有原因。NFC上游是复杂的芯片供应商,中游手机厂商需要面对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同时又需要与银行、商户以及手机消费者多重关系整合。
不过随着华为、小米、OPPO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他们对于支付的举动或也会有一定话语权,甚至可以多少影响到整个移动支付的格局。
NFC落地,还得看商家资源
就中国而言,NFC支付不同于扫码支付,推广难度也颇大。以NFC接收器为例,它是A pple Pay支付手段的必要一环。目前在国内,仅有一些公共交通设施能够使用NFC手机进行支付服务。据了解,目前银联方面改造一台符合银联闪付标准的POS机需要300-500元的成本。
事实上,ApplePay此前在美国、英国对于商家的落地也并非一帆风顺。以美国为例,参加苹果公司这一A pple P ay服务计划的包括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美国大型银行,以及万事达、Visa和美国运通等信用卡公司。不过对于商家来说,尽管苹果宣布其零售业合作方包括梅西百货和麦当劳,美国部分大型的零售商还是没有出现在清单中。而这些大型零售商可能更倾向于形成自身的移动支付系统。
以MCX (59家零售商组成的联盟,包括沃尔玛等成员)的CurrentC移动支付平台为例,其便是一款由主流零售商开发的移动钱包,他们想要加强对支付、移动品牌和移动消费者体验的控制;他们想要保留更多消费者数据,而不是让给技术公司。
不过整体来看2016年移动支付的前景,王艳辉分析,“2015年智能手机指纹识别潮为明年移动支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算上支付宝和腾讯支付的迅猛普及,移动支付想不火都难。”而谁能征服支付场景和用户习惯,只能静观其变。